11月7日,首批企業從上海市工商部門領取了整合有報關、報檢單位信息的營業執照。自今年10月起,上海海關在海關總署的支持下,參與實施上海市商事制度改革,將《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納入“多證合一”,實現與工商營業執照的整合。現在,申請人向工商部門申請企業設立,完成企業工商注冊登記、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的同時,信息同步推送到海關,在取得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后,企業即可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海關辦理報關業務。這標志著上海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中央直屬單位與地方單位業務系統的數據對接。
“真是太方便了,只要通過工商部門拿到營業執照,后續的商檢、海關可以通過網上查詢到,不需要我們重復再遞交這些資料,省去了多部門溝通的成本。”據首家獲頒新證的企業——泰美(上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湯若愚介紹,“多證合一”讓企業注冊登記時間起碼節省了一周左右。
“多證合一”改革之前,外貿企業要開展進出口業務,除了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外,還需要分別向商務委、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申領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以及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備案表等材料。而現在,實現了信息互通,做到了“一表集成、一口受理、一次辦結”,企業無需再到海關現場提交一系列紙質材料。對企業來說,不僅大幅減少材料提交的數量,還減少了跑腿的次數。
“過去一家企業注冊登記需要在工商、商務委、海關、檢驗檢疫等不同部門的窗口前跑來跑去提供各類材料,紙質材料大概有30多頁。現在申請人只需跑一個窗口,再向工商部門申請企業設立時,在申請書上勾選辦理《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和《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事項,信息即可在部門間共享和互聯互通。”上海自貿試驗區綜合服務大廳海關業務辦理窗口關員說。
“多證合一”改革以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與工商部門的“上海市企業法人共享與應用系統”、海關“企業注冊登記系統”等各參與部門間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通過打破部門壁壘,在降低企業準入門檻上的一系列“放”,激發市場活力。(張宸、卜預立/文)
南京海關落實自貿協定 惠及江蘇外貿企業海關總署出臺支持外貿穩定增長20條措施7點冷凍水果進口清關注意事項揭秘我國熟制禽肉首次出口美國杭州海關查獲一批非法出口的瀕危動植物緬甸仰光港港進口報關公司怎么找?優質服務保通關 企業市民春節無憂海關高效通關助力首屆客家文化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