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我國第一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剛剛建成,就吸引了80家文化企業落戶,主要原因就是海關的保稅政策。上海海關副關長鐘保華舉例說,像高稅收、高附加值的文化藝術品,不用預交海關關稅,就能進口展覽,從而降低企業成本:“還有在區內開展進出口文化產品的保稅展示和銷售,我們還探索文化產品的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和國際配送等等。”
海關還在口岸開設各種文化產品的綠色通道, “提前申報,貨到驗放”、“24小時預約通關”等便利措施,有效降低文化企業通關時間、提高了通關效率。拱北海關監管通關處處長麥鴻毅說:“對于誠信守法企業文化產品出口,我們會在分類通關之下給他一個低風險的快速放行,絕大多數出口產品在通關時效上都可以按照分秒計算。”
今年以來,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體呈快速增長態勢,11月份當月達到22.8億美元,創單月出口規模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過三成。
海關紅色檔案故事:穿越時光來見你 ——聽海關老物件“講述”邊關故事舟山海關力促舟山港綜合保稅區快速發展浙江省首票加工貿易邊角廢料網上公開拍賣落槌南京海關試點電子匯總征稅保函業務美國海運港口:肯德爾維(kendallville,in)港口拱北海關破獲“水客”走私鉆石大案寄國際快遞報關需要那些資料?寧波海關優質服務助力東陽紅木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