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海關消息,目前北京天竺海關轄區內共入住醫藥類企業已經達7家,包括全球醫藥和化工巨頭默克雪蘭諾公司,排名全國醫藥進口量第一的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藥集團、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有限公司等。
據了解,隨著世界500強排名第43位的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收購的永裕醫藥有限公司、排名全國醫藥企業前三甲的華潤制藥和北藥集團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注冊和業務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開始青睞這個以首都臨空經濟為依托的綜合保稅區。
眾多醫藥巨頭為何選擇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作為落腳點呢?“這無疑與北京的地緣優勢、市場優勢、航線及物流配套優勢、綜保區的功能優勢,再加上我們創新的物流監管模式,使得眾多醫藥企業漸漸將業務轉移到北京,并由此產生輻射作用,拉動了整個北京醫藥物流的升級。”天竺海關關長盧曉明向記者介紹說。
據了解,天竺海關一直把打造北京市高端醫藥品集散地作為保稅物流發展的重中之重。首先,由專人全程跟蹤醫藥類新注冊企業入區動態;其次,企業入區后幫助企業全面了解海關相關政策;最后,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為其設計不同業務流程及通關模式。同時該關還特別為醫藥企業量身定制的“f+z”通關監管方式。這個以分送集報加直通式分撥的監管模式,大大提高了醫藥企業的通關速度,節省了物流時間,尤其是直通式分撥模式的推廣,使醫藥企業降低了冷鏈藥品的保存風險,生產經營更為便捷,成本優勢凸顯。特別是天竺海關加強與商檢、藥監等部門溝通協調,促進雙方優惠政策配套落實,發揮最大效能,使區內物流企業在全國藥品運營行業最具競爭力。
“我們常溫庫區及冷藏庫內,分別設有經過海關審核認證的海關監管區域,實現貨物到達機場后5個小時內‘直通式分撥’到國藥空港庫區內的海關監管倉庫,將低溫商品抵港后在清關報關過程中存儲風險有效降低。”國藥空港(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卓遠這樣告訴記者。
據有關數據顯示,天竺綜保區內的藥品進口征稅額從2009年的3.68億人民幣,2010年的7.19億人民幣,到今年的前5個月就已達到5.8億人民幣。目前,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高端醫藥物流產業基地已初步形成。
上海金槍魚進口清關流程單證,金槍魚進口關稅是這樣的滿洲里海關監管進出境中歐班列累計突破20000列義烏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貨值破4000萬美元 推動義烏外貿跨越發展青島海關啟動關稅保證保險試點改革“屬地申報、屬地放行”為區域通關提速背對背信用證與轉開信用證連云港海關查獲禁止進口固體廢物521噸天津海關辦理進出境快件貨物增九成